2010年9月8日
我眼前是一位藝術家,或者數學家、生物學家、物理學家,或者什麼都不是,只是一位退休老人,那視乎你作何看法。
來自荷蘭、擁有物理及數學博士學位的Felix Hess,青絲早已成雪,但依然精神爽利。緋紅的臉總掛着微笑,給人感覺就像是一個在8月海邊嬉鬧慣的孩子。
他說話聲音很小,儘管訪問時我已把咪高峰放得極近,還是有幾句錄得不太清楚。我們在他為「聽在聲音藝術節」帶來港的藝術品前聊天的。我猜,他之所以壓低聲音說話,是因為怕驚動了他的「孩子」。
澳洲荷蘭叫聲不同
年輕時的Felix,對回力鏢情有獨鍾。
他認為回力鏢能返回投擲者手中的事實「難以置信」。這一「神奇現象」成為他在修讀學士期間研究的課題。畢業後,有教授建議他修讀空氣動力學博士學位,他答應了。
愈多接觸回力鏢的文獻,Felix對澳洲土著的文化就愈嚮往。於是,博士畢業後,Felix赴澳工作。也就是在那裏,遇上改變他一生的動物──青蛙。
不是一隻青蛙,是一群青蛙。
「澳洲與荷蘭很不同,連青蛙的叫聲也不一樣。牠們的音樂會,對我而言非常吸引。」他說。「我錄下青蛙的叫聲,好讓自己在回國後也能重聽。然而,很快我就發現錄音的不足─每次都一模一樣,毫無變化。」
「關鍵在於,青蛙音樂會與環境是互動的。例如,當牠們聽到我的腳步聲,就會靜下來,不唱了。」這發現繼回力鏢後再次勾起Felix的科學家精神,他心中盤算着要做出能模擬青蛙音樂會的「sound creature」。
「sound creature」原理不難明。其部件是咪高峰、喇叭與電路。咪高峰接收聲音,經電路分辨「好」(即其他「sound creature」的聲音)與「壞」(其他雜音)。「好」聲音愈大,「sound creature」的叫聲就愈響;「壞」聲音愈大,「sound creature」就愈閉口不唱。
寧靜活動雕塑
「我本想在生物科研究『sound creature』,但生物科教授認為意義不大,拒絕了。後來竟有搞實驗音樂的部門覺得這有點意思,但我連樂譜也不會看,哈!」Felix說。「輾轉之下,忽然有人告訴我,『sound creature』是藝術,我是藝術家。」
「OK!我是藝術家,沒所謂,只要給我機會做『sound creature』,我就OK。」就這樣,Felix從科學家變成藝術家了。
「Sound creature」已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事。Felix這次帶來港的藝術品,名為「It's in the Air」。它不是關於聲音,是關於寧靜。超過二百幅小旗幟豎立在地上,只一點風吹草動,如參觀者輕輕走過,小旗幟就會受氣流影響而旋轉。
沒錯,就是這樣簡單。
「我花了很長時間找一種既薄又耐用的物料做旗幟。試過用鋁片、纖維等,效果都不理想,最後才找到米紙。」他解釋。「因為小旗幟實在太敏感了,展覽廳內連冷氣也不能開,以免影響氣流。」
Felix自言很愛這些小旗幟,說它們就像自己的孩子,閒時享受與它們共處的時光。由於最弱的氣流也會影響小旗幟的活動,「它們身處不同時空,表現也有所不同。」
「It's in the Air」一發表,各有各的表述又來了。Felix的老同事,空氣動力學家認為那是把「空氣流動實體化的裝置」,雕塑家則稱其為「一種活動雕塑」。Felix說,人家怎樣看,他不介意。
「我只做我喜歡做的事,誰管它關心那是關乎藝術、物理還是生物呢!」
大概這也可稱為藝術家脾氣罷。
gyeung@hkej.com
【列印文章】
Thursday, September 16, 2010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