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8日
我眼前是一位藝術家,或者數學家、生物學家、物理學家,或者什麼都不是,只是一位退休老人,那視乎你作何看法。
來自荷蘭、擁有物理及數學博士學位的Felix Hess,青絲早已成雪,但依然精神爽利。緋紅的臉總掛着微笑,給人感覺就像是一個在8月海邊嬉鬧慣的孩子。
他說話聲音很小,儘管訪問時我已把咪高峰放得極近,還是有幾句錄得不太清楚。我們在他為「聽在聲音藝術節」帶來港的藝術品前聊天的。我猜,他之所以壓低聲音說話,是因為怕驚動了他的「孩子」。
澳洲荷蘭叫聲不同
年輕時的Felix,對回力鏢情有獨鍾。
他認為回力鏢能返回投擲者手中的事實「難以置信」。這一「神奇現象」成為他在修讀學士期間研究的課題。畢業後,有教授建議他修讀空氣動力學博士學位,他答應了。
愈多接觸回力鏢的文獻,Felix對澳洲土著的文化就愈嚮往。於是,博士畢業後,Felix赴澳工作。也就是在那裏,遇上改變他一生的動物──青蛙。
不是一隻青蛙,是一群青蛙。
「澳洲與荷蘭很不同,連青蛙的叫聲也不一樣。牠們的音樂會,對我而言非常吸引。」他說。「我錄下青蛙的叫聲,好讓自己在回國後也能重聽。然而,很快我就發現錄音的不足─每次都一模一樣,毫無變化。」
「關鍵在於,青蛙音樂會與環境是互動的。例如,當牠們聽到我的腳步聲,就會靜下來,不唱了。」這發現繼回力鏢後再次勾起Felix的科學家精神,他心中盤算着要做出能模擬青蛙音樂會的「sound creature」。
「sound creature」原理不難明。其部件是咪高峰、喇叭與電路。咪高峰接收聲音,經電路分辨「好」(即其他「sound creature」的聲音)與「壞」(其他雜音)。「好」聲音愈大,「sound creature」的叫聲就愈響;「壞」聲音愈大,「sound creature」就愈閉口不唱。
寧靜活動雕塑
「我本想在生物科研究『sound creature』,但生物科教授認為意義不大,拒絕了。後來竟有搞實驗音樂的部門覺得這有點意思,但我連樂譜也不會看,哈!」Felix說。「輾轉之下,忽然有人告訴我,『sound creature』是藝術,我是藝術家。」
「OK!我是藝術家,沒所謂,只要給我機會做『sound creature』,我就OK。」就這樣,Felix從科學家變成藝術家了。
「Sound creature」已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事。Felix這次帶來港的藝術品,名為「It's in the Air」。它不是關於聲音,是關於寧靜。超過二百幅小旗幟豎立在地上,只一點風吹草動,如參觀者輕輕走過,小旗幟就會受氣流影響而旋轉。
沒錯,就是這樣簡單。
「我花了很長時間找一種既薄又耐用的物料做旗幟。試過用鋁片、纖維等,效果都不理想,最後才找到米紙。」他解釋。「因為小旗幟實在太敏感了,展覽廳內連冷氣也不能開,以免影響氣流。」
Felix自言很愛這些小旗幟,說它們就像自己的孩子,閒時享受與它們共處的時光。由於最弱的氣流也會影響小旗幟的活動,「它們身處不同時空,表現也有所不同。」
「It's in the Air」一發表,各有各的表述又來了。Felix的老同事,空氣動力學家認為那是把「空氣流動實體化的裝置」,雕塑家則稱其為「一種活動雕塑」。Felix說,人家怎樣看,他不介意。
「我只做我喜歡做的事,誰管它關心那是關乎藝術、物理還是生物呢!」
大概這也可稱為藝術家脾氣罷。
gyeung@hkej.com
【列印文章】
Casino Strategy: 6 Approaches Experts Recommend
-
In the ever-enticing world of casinos, we find ourselves drawn to the
allure of chance and the thrill of potential winnings. Yet, as we step into
this glit...
11 hours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