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ru Guru

Thursday, May 20, 2010

文化專題 李卓賢 香港國際藝術展 ART HK 2010 當代火紅藝術家列陣

2010年5月21日

有 留意藝文活動的讀者應注意到近期文化氣候的轉變,姑勿論大型活動如法國五月一如以往舉辦展覽,連大大小小的畫廊都摩拳擦掌,紛紛舉辦個展群展。正如有美女 的地方總會出現一大群餓男,只因香港國際藝術展2010(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rt Fair 2010, ART HK 2010)即將於月尾開鑼,畫廊、藝術家,不論大小,也待機而動。

彷 彿昨天還在擔心ART HK前路崎嶇,念茲在茲自從2009年失去了雷曼兄弟以後,將如何營辦下去,轉瞬又到第三屆。相比於2008年第一屆一百零五家、與去年一百一十五家,今 年參與ART HK的有二十四個國家共一百五十家參展商,當中以京滬、美國、德國與日本的畫廊最為活躍,過去參展的如紐約Gagosian Gallery、倫敦的White Cube、香港的漢雅軒也再度參展,似乎美國經濟不景氣與歐洲財政危機等對藝術市場的負面影響,都因為「中國彈起」而被忽略過去。本地同類的藝術展覽、去 年10月份舉行的香港國際古玩及藝術品博覽會(HKIAAF)的主辦者黑國強,在接受其他訪問時亦指出,中國內地收藏家今年的購買力強勁,而且有不少新的 收藏家參與,打破了以往由西方畫家買家壟斷的局面。

展覽作為商機

今年ART HK較讓人看好的原因,相信是因為找到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成為主要贊助者,無論從德銀本身贊助The Frieze Art Fair的經驗,抑或有更多的德國畫廊參與展覽,都是對ART HK以至本地藝術市場的一個利好消息。Art HK的展覽總監Magnus Renfrew在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德銀贊助ART HK,能擴展他們在市場宣揚文化活力的全球承諾,這與他們的業務有一定關係。在『藝術作品』的座右銘下,德銀三十年來透過自己的收藏、展覽和企業合作,令 當代藝術更為普及。今時今日,德意志銀行收藏是世界上重要的公司藝術收藏之一。德意志銀行贊助ART HK,反映他們在亞太區的擴展以及長期對藝術的承諾。我們共通的視野與合作關係,將進一步肯定ART HK的領先地位。」

當然單憑以上的條件,很難吸引大量的畫商與參觀者,作品的存在自然是重要的。在今年的ART HK,大會找來了多位當紅的當代藝術家做個人展覽。Sperone Westwater的中國藝術家劉野,將於這次博覽會展出《鄧麗君》及J. With Glasses等作品;代表Marianne Boesky畫廊的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亦會展出他的畫作Rock 'n Roll the Roll等作品。此外White Cube的Damien Hirst、Rokeby的Gideon Rubin、The Modern Institute的Jim Lambie等藝術家亦會舉行個展。

支持這批當代藝術家的人氣,除了是他們的藝術作品質素,還有近年的拍賣紀錄。劉野的作品《最後的巴洛克》在2007年的成交價是1074萬元,本年 4月份蘇富比拍賣他的早期作品《金光大道》的成交價達1914萬元;在去年12月的亞洲藝術拍賣周,奈良美智的Winter Long,成交價也達410萬。在剛過去4月份的蘇富比春季拍賣,岳敏君的《在湖上》以1466萬元成交,東南亞藝術家李曼峰油畫作品《峇里民采》更破紀 錄以2530萬元成交。

的確,與過去兩年相比,ART HK 2010有明顯的不同了。Magnus Renfrew認為最大的改變是展覽本身急速的發展,在2009年入場人次上升30%,相信今年可以再上一層樓,另一方面今年也多了很多有質素的畫廊參 展。「有一些世界上最好的畫廊參與本年的展覽,包括Hauser&Wirth、Marianne Boesky、Sperone Westwater、Gagosian、White Cube等等。還有,今年我們首次提供普通話導賞,以應付日益增多的內地參觀者。」

人多等同人文氣息?

記得數年前,記者訪問文化界某大佬,急着要問一條辦好副刊的法門。大佬也沒有敷衍小朋友,告訴記者所有的文化空間最重要的是「人文氣息」,讓一個版 面有「人文氣息」的方法,就要讓最多的作者和讀者在裏面流動逗留。如果展覽同樣作為文化空間,把文化大佬的理論放進去,也許正是要令最多的參觀者和展出者 參與,以此準則去判別ART HK的工作,看來是朝着此的方向進展的。

但這時候又會產生另一個疑問:有眾多參展者或參觀者,人文氣息就聚合了?香港書展可說是一個教材。據香港書展的數據,2007年書展入場人次七十六 萬,參展商四百七十五家;2008年書展入場人次八十二萬,參展商四百八十五家;去年2009年書展入場人次九十萬,參展商五百零四家。數字上戰績輝煌, 但都是建立在購買漫畫精品迫爆玻璃、明星新書發布排長龍簽名會、模一比一攬枕抱回家,一個文化空間,人多了,有沒有人文氣息,真的見仁見智。

地緣歷史優勢

回頭去看ART HK,不得不承認藝術品銷售與拍賣在當中起有重要作用。好奇的記者一直不明白展覽與拍賣之間的關係,於是向Magnus Renfrew求教,得到一個可堪玩味的回覆:「大型拍賣與ART HK相互配合,隨着大量的重要活動在香港舉行,國際藝術界將會把目光放在香港。」

也就是說,ART HK能成為國際性展覽並得以快速冒起,除了因為國際畫廊聚焦於此,還有就是便利大手交易與拍賣等因素,這是地緣與歷史優勢帶來的結果。談及ART HK能站穩至第三屆,Magnus Renfrew亦不諱言背後因素:「ART HK是亞洲唯一一個由獨立機構作嚴謹挑選的展覽,過去兩年的氣勢吸引很多世界最好的畫廊參與。香港作為大型國際藝術中心,在地理上比起區內其他地方有很多 優勢:藝術品進出口零稅率、作為亞洲區的交通心臟地帶、廣泛使用英語、生動而活力的城市,何況亞洲沒有一處地方像香港讓西方人有家的感覺。」

教育、教育、教育

當人流聚集的同時,藝術展覽能不能做得更多,將會是ART HK在今年甚至未來面對的挑戰。寫到這裏記者想起柴門ふみ(柴門文,《東京愛的故事》、《愛情白皮書》等作者)近年一部關於收藏的漫畫作品《京都情 緣》(はんなり!),故事中男主角修治是一位眼光超好的收藏家,有一回他看中女主角手上的古董酒杯,於是利用自己巧手製作的贗品,偷龍轉鳳,女主角把假酒 杯拿給專家鑑定,對方雖然懷疑酒杯是假的,但毫不猶豫判定那作品價值60萬日圓,他的原因是「就算是偽冒的也好,那件無可挑剔的瓷器,要我用60萬買下, 也不會後悔,這就是我說它值『60萬』的原因。」

今天有不少藝術品買家,雖然具備漫畫中的專家輕鬆說出「60萬」的財力與豪氣,卻未必有背後相對的修養、經驗與相關知識。有藝術拍賣業人士向記者指 出,現時內地有不少商人均加入收藏行列,打破以往藝術家作為收藏家的狀況,他們縱使鑑賞力不高,卻出手闊綽,因此近期藝術品的估價及成交價偏高,帶動整個 藝術品市場變得活躍。然而這只是消費與跟隨潮流,而不是欣賞藝術品甚至收藏家應有的心態。問及舉辦ART HK的最大障礙,Magnus Renfrew認為:「最關鍵的挑戰仍是教育、教育、教育。這裏仍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市場,重要的是,我們有需要盡量降低人們在欣賞藝術時所面對的心理威 脅,很多人害怕提出問題,這是不應該的,因為向訪客解說藝術作品是展覽館的責任。」

文 李卓賢 mattlee@hkej.com


放大圖片

① Huma Mulji, Archetype II, Courtesy Project 88


放大圖片

② Peter Liversidge, Dice, Courtesy Peter Liversidge and Ingleby Gallery, Edinburgh


放大圖片

③ Wang Qing Song, 123456 chops, Courtesy Pekin Fine Arts


放大圖片

④ Liu Ye, Teresa Teng, Courtesy Sperone Westwater, New York


放大圖片

⑤ Yoshitomo Nara, Rock'n Roll the Roll, Courtesy Marianne Boesky Gallery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