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初的威尼斯陽光普照,聖馬可廣場上遊人如鯽,在這個旅遊指南推介最適合遊意大利的時間,湧進這裏的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還有不少是因着世界上歷史 最悠久的藝術雙年展之名而來。從聖馬可廣場沿着海岸往東行,不多久就來到軍火庫(Arsenal)──這個中世紀威尼斯海洋霸權的中心,如今的藝術雙年展 主場館。波蘭藝術家Aleksandra Mir以名為《威尼斯》的作品參加今屆雙年展,這是一百萬張免費派發的風景明信片──由北國雪景到赤道海灘,共有全球一百個不同地方的風景,全部都印上了 「venzia」的字樣。參觀者被邀請寄出這些明信片,讓這些刻板印象的創作在全世界流通。藝術家希望有朝一日,或者是百年之後,有一張從這裏寄出的明信 片能夠成為塞納河邊某藝廊的收藏品。
這種對人類熟悉的生活空間進行再創作的作品,正好吻合威尼斯雙年展史上最年輕的策展人Daniel Birnbaum為今屆雙年展提出的主題「製造世界」(Making Worlds)。雖然在龐大的軍火庫展館之中,到底有多少作品是根據這個命題來創作令人成疑。但在軍火庫入口正對面,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的香港館,雖是 由獨立策展人策展的場館,卻有一個和主場館呼應的主題──「製造(完美的)世界:海洋、香港、異邦的城市和夢」。這是香港首次以個人展覽形式參加威尼斯雙 年展,展品包括白雙全因應威尼斯本身的環境及展場而創作的新作,以及部分舊作精選。顧名思義,作品分為四個主題:海洋、香港、異邦的城市與夢。作品包括不 同創作媒介如:雕塑、攝影、行為藝術紀錄,以及一些富幽默感且充滿挑戰意味的作品的文本展示。
展覽的場刊稱:「白雙全善於在平凡的物件及地 方中尋索箇中潛藏獨特且深層的意義。他取材自日常生活點滴及周遭環境,重新探索大多被人遺忘或不被注視的「意義」。白雙全沒有停留於將其看似隨意、沒有計 劃的行動視為當代藝術之合法性的討論中,而是透過自省式及富哲學性的態度實現其具智慧及富有詩意的概念及思想,成功打破私人空間及政治的分野。白雙全亦挑 戰社會對形體及精神層面的界定,面對當代社會中存在的許多不明文的規範及複雜性,創出了一種全新且具強烈共鳴的詮釋方法。」充滿語言遊戲、把玩概念的介紹 未必能夠幫助參觀者了解藝術家的創作。反而在開幕式的講話上,讓我們了解多一些藝術家的創作心路。
威尼斯時間6月4日下午,香港館開幕。白 雙全介紹自己的創作,談到每一件作品他都加上了創作的日期,乃至時間。而場中最後一件完成的作品,不見於場刊的介紹,是二十個載浮載沉的黑色氣球,藝術家 說這件作品完成於2009年6月4日,概念來自他太太,二十個氣球代表二十年,作為二十年前六四事年的紀念。話聲一落,引來在場觀眾的一片掌聲。
雙年展印象.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