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ru Guru

Monday, October 1, 2018

Jau-lan Guo is feeling 仁至義盡.

Jau-lan Guo is feeling 仁至義盡.
課程名稱:西洋藝術史
課程教師:郭昭蘭
開課系所:美術系
目錄
A. 課程介紹
B. 每週授課進度
C. 評分標準
D. 分組報告說明
E. 參考書目
課程目標
學生修習這堂課將學會西洋藝術史所勾連的相關問題意識,了解西洋藝術史與現代藝術實踐、現代性之間的關係。學會西洋藝術史之中的各種形式、內容、方法理論,並懂得在新的情境下練習先前的知識技藝。
本課程鼓勵將自身的處境列入考慮、在複雜政治社會經濟學中,提出問題,進而以藝術的方式溝通。課程架構,區分為四大區塊:1.學科:認識藝術史學科本身的歷史、哲學假定、及其侷限、2.圖像:引用視覺文化研究的方法,專注西洋藝術史傳播中的圖像,以實證的方式練習以形式、內容、文化等參數判讀圖像。3.生態-形式:以現代藝術為例,看藝術實踐與藝術理論如何融為一體,找到他們邏輯的謬誤與引證的濫用。4.多模式的解決與表達
A. 每週授課進度
一.系統(學科):認識全局,找到邏輯的謬誤與引證的濫用
1. 西洋藝術史的前世與今生:西洋藝術史的歷史,西洋藝術史的英雄時期,例如圖像學、形式分析法、傳記與精神分析法、社會學的方法,也就是有關Panofsky、Wolfflin、Riegl、Gombrich、Warburg、黑格爾與康德的貢獻與侷限。藝術史的終結: Hans Belting
2. 移動中的古代文物:艾爾金大理石--帝國主義與文物(明)移動
3. 藝術史與博物館的「三種檔案的時刻」。西洋藝術史的來生:「健忘症與馬勒維奇的藥房」在北美館
4. 藝術的起源論、國族美學與藝術史:第14屆文件展新美術館的主題展
二. 圖像:形式、內容、文化的參數
5. 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中的贊助者與藝術家--從人文主義到宮廷繪畫:以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巴洛克時期繪畫為例
6. 個人主義式藝術家的誕生:新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
7. 中產階級的興起:以印象主義到後印象主義為例
8. 形式主義、前衛藝術與現代藝術:抽象繪畫的誕生與革命的呼聲
三. 生態-形式:現代藝術批判導論,找到邏輯的謬誤與引證的濫用(詳見附錄)
9. 紀念物、現代主義與公共空間
10. 遠離塵囂與回歸自然
11. 女性裸體:高美館展覽
12. 從機械美學到科技文化
13. 冷戰的世界次序與現代藝術在亞洲
14. 攝影與表演藝術中的自我與身份認同政治
15. 現代藝術館
四. 多模式的解決與表達
16. 西洋藝術史的今生:西洋藝術史在台灣、藝術史的全球轉向。如何設計ㄧ個21世紀的美術館,才得以讓典藏陳列忠實于美術館學術研究的目的,Iwaona Blazwick的永久典藏陳列方法與侷限
17. 問題的提問,解決的方法,藝術的溝通專題之一
18. 問題的提問,解決的方法,藝術的溝通專題之二
B. 評分標準
課堂點名,三次不到,失去期末考資格
課堂參與33.33%
分組報告33.33%
期末報告33.33%
C. 分組報告說明
1. 分組報告: 針對「三. 生態-形式:現代藝術批判導論,找到邏輯的謬誤與引證的濫用」中的7個子題,挑選主題,並製作ppt,進行閱讀報告。每人均需上台。
2. 閱讀、分析、統整文本中的內容,找出讀本中的圖片,進行消化過後的閱讀報告
E.參考書目
1. Pam Meecham and Julie Sheldon: Modern Art: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second edition, Routledge, New York and London, 2005.
2. Pam Meecham and Julie Sheldon著,王秀滿譯:最新現代藝術批判,韋伯,臺北,2006
3. 溫蒂修女著,郭昭蘭譯:西洋名畫1000幅,台灣麥克,台北,2004
4. 溫蒂修女著,郭昭蘭譯:繪畫的故事,台灣麥克,台北,1998
(以下文長慎入)
附錄:現代藝術批判導論專題(引自Meecham and Sheldon, 2006)
1.紀念物、現代主義與公共空間
• 公共紀念物性質的改變
• 從新與舊的例子中,觀察公共空間性質的變遷
• 紀念物在視覺上顯現的權利與展示之間的微妙關係
2.遠離塵囂與回歸自然
• 提供有別於主流的現代主義中實用的,樂觀的與城市的另類看法
• 檢視現代主義在處理那些富有精神性與神秘性氣質的藝術家,也就是那些從都市退隱的現代藝術家,時的兩難問題
• 思考為何有些藝術家遠離城市以及如何退出城市的生活,城市一向代表著現代,不過他們反而是選擇從”內在本質”作為創作的出發點
• 令人質疑的是,畫家宣稱他們以原始的主體性與樸素的純真作為他們追求自我表現的基礎
• 探討主體性與創造力重疊的部分
3.遠離塵囂與回歸自然2
• 討論現代時期的藝術威信是如何被局限於強調藝術家個人經驗,尤其是藝術家的情感,印象,與感性的內心世界
• 檢視藝術家個人的想像歷程(實際上以及心靈上)對現代藝術而言,特別是非具象在尋求精神意義的關聯上何以變得如此重要
• 藝術家勇於出走,或者巷內心世界探索,甘冒失去理智甚或瘋狂的危險,不顧一切只為想達到想像的極限, 此乃現代藝術的調性之一, 通常伴隨著的觀念是,這是一次實際行動上的退隱(通常指退出都市現代化的環境)得以令藝術家獲得心靈“重生”
• 所謂隱退的概念其神秘性大過於實質性(如同不同宗教系統中多少帶有神秘性質)
• 十九世紀末其陸續有藝術家屏棄既有宗教系統,轉而尋找其他的靈性感受
4.女性裸題
• 思索為什麼女性裸體會在現代藝術實踐中扮演重要角色
• 以晚近的女性主義與各派理論觀點作為分析架構,檢視庫爾培到克魯格女性裸體作為現代藝術主題的重要性
• 思辯再現政治,色情,與凝視
• 提出各種在現裸象與裸體的理論,現代主義美學有不同的評價
5.機械美學與科技文化
• 檢視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與科技之間不對等的關係
• 從”機械美學”到”數位崇高”,探究藝術與科學間的推力與拉力
• 彰顯藝術家與後工業社會的科技發展間的緊繃關係,特別以那些與擁抱機械且目前多將創作建立於最新科技發展的藝術家
• 檢視那些對立意味的藝術目標,由達達,未來主義與一些強調機械美學的運動(如蘇聯的生產主義,包浩斯,純粹主義與風格派),來看科技是如何影響藝術,建築,音樂,電影的發展
• 根據主流現代主義藝術史的說法,機械美學基本上是反表現主義,反神秘性,反浪漫的個人特質,但也有反例,有些藝術家將機械美學與對於精神性與神秘性的內在共感結合
6.二戰後美國的藝術
• 戰後美國藝術
• 博物館條例與冷戰政治的爭辯
• 抽象繪畫在亞洲
7.攝影與表演藝術中的自我與身分認同政治
• 二十世紀末的藝術實踐中,表演藝術家所持的角色
• 檢視藝術家身體在演出作品中所扮演的角色地位,以及後來的表演者沉溺於自我定位的問題
• 戰後身體政治的發展
• 自我表現的性質與功能的改變,並討論表演藝術家採用身體作為一種政治與社會論述的方式
• 利用近代關於身體,自我與認同政治的理論來發堀1960年代與1970 年代表演藝術與身體藝術的性質與意義
8.現代美術館
• 現代美術館與畫廊如何影響我們所謂的 “現代”藝術的發展與傳佈
• 美術館空間營造的巨大感與那些迎合美術館的畫家以及抦棄美術館的畫家會分別呈現出什麼樣的作品
全文完